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公司要闻

公司16项成果喜获电力行业“四优”奖

发布日期:2025-05-27    信息来源:科技信息与质量部/科创中心   字号:[ ]

近日,从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获悉,公司再创佳绩,16项成果喜获2024年度电力行业“四优”奖,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充分展现了公司的技术实力。

电力行业“四优”项目包括优秀工程勘测、优秀工程设计、优秀标准设计和优秀计算机软件等四类项目。“四优”奖项的评选标准通常非常严格,涵盖了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等多个方面。获得奖项的项目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实施价值。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和推广,可以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更多优质项目的落地实施。

本次“四优”获奖不仅是对公司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再次在行业内彰显了公司强劲竞争力,也为公司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后续,公司将继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聚焦技术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围绕工程项目开展创新创优活动,产出更多技术先进、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四优”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双碳”目标实现贡献积极力量。

一等奖成果介绍

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测量)

本工程是“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能源大通道,公司勘测设计的包11起点位于豫鄂省界广水市武胜关牛迹山西北侧,止点位于红安县太平桥镇大屋墩±800千伏湖北换流站,标段全长121.9千米。工程建成后,有力推动陕北能源基地集约开发和电力大规模外送,有效缓解湖北省迎峰度夏、冬期间供电紧张局面,不仅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还将助力环保和“双碳”目标以及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阳~荆门~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线路工程(测量)

南阳~荆门~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线路工程是华中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为南阳1000千伏交流变电站,途经荆门1000千伏交流变电站,终点为拟建长沙1000千伏交流变电站,路径全长635.5千米。工程建成后,显著提升了湖北、河南、湖南三省间的电力交换能力,促进了华中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项目组精心策划,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计划和质量管控方案,采用了最先进的测绘技术和方法,保证了测量成品的高精度和可靠性,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了测绘任务,成功打造了示范工程。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水文气象)

本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部署的重点工程,是落实国家“双碳”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工程起于四川省凉山州的布拖换流站,止于浙江省杭州市的浙北换流站。公司承担设计的包10段起自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止于孝感市安陆市,全长156.258千米(含钟祥汉江大跨越2.811千米)。项目建成后,将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

华能应城市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第一批次4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

本项目打造“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上面发电、下面养鱼”的新农村发展示范,实现“一种资源、三个产业”集约发展模式。创新采用“一体化集成汇流”、电缆故障预警在线监测等新技术,应用无人机、机器人实现光伏电站智能化管理。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配置光伏发电车棚、微型储能、充电桩搭建微电网自循环系统。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送电)

本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部署的重点工程,是落实国家“双碳”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工程起于四川省凉山州的布拖换流站,止于浙江省杭州市的浙北换流站。公司承担设计的包10段起自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止于孝感市安陆市,全长156.258千米(含钟祥汉江大跨越2.811千米)。项目建成后,将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

咸宁赤壁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

本工程是湖北省电网“十四五”期间电网建设的重要工程。在设计阶段,公司积极开展设计创优工作,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设备选型及技术创新,技术攻关课题多,科技含量高。该站的建成有效缓解咸宁变下网压力,为咸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供应保障,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就近消纳西电东送电力,减少输电损失。

荆门吴家湾22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

本工程紧扣“模块化设计、工厂化预制、装配式建设、机械化施工”的设计理念,采用全户内、全螺栓装配式钢结构方案,首次在湖北省220千伏变电站采用装配式电缆隧道、在主变室设置屋顶通风气屋及一体化纤维水泥外墙板,首次在荆门采用双断口及相控断路器。工程自2021年10月启动可研设计,2023年6月一次性送电成功,至少节约工期6个月,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等奖成果介绍

大唐阿拉善乌力吉400兆瓦风电项目

本项目作为乌力吉地区首批获批的清洁能源重点工程,总装机容量400兆瓦,安装64台单机容量6.25兆瓦风电机组(轮毂高度105米,叶片长89米),配套建设120兆瓦/240兆瓦时储能装置及220千伏升压站,是内蒙古“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的标杆项目,助力当地能源结构转型。项目以规模化装机、先进储能技术、高效施工、显著环保效益及区域战略价值,成为“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示范工程,为内蒙古乃至全国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板,兼具经济、社会与生态多重效益。

宜昌—荆州江南220千伏电网优化工程

本工程项目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和荆州市境内,为避免在人口密集村镇开辟新的电力廊道,尽可能利用原走廊,新建少量超限杆塔,充分利用或改造原有铁塔,线路全长103.392千米,新建杆塔75基,利旧杆塔215基。项目首次在湖北省推广应用间隙型超耐热铝合金导线,为今后的增容改造工程积累了良好的设计、施工、运行经验。项目建成后,可保证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提升宜昌-荆州江南220千伏断面输送能力。

湖北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子系统建设工程

本工程建设1套湖北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子系统,采用双站点建设模式,即异地部署A/B两个节点,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湖北电网新能源的消纳,实现电力资源在全网的优化配置,以经济手段鼓励发电企业、售电企业和大用户等积极参与电力市场服务,提升电网整体的社会效益,提高全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提高湖北省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

三等奖成果介绍

华能应城市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第一批光伏发电工程(测量)

本项目打造“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上面发电、下面养鱼”的新农村发展示范,实现“一种资源、三个产业”集约发展模式。创新采用“一体化集成汇流”、电缆故障预警在线监测等新技术,应用无人机、机器人实现光伏电站智能化管理。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配置光伏发电车棚、微型储能、充电桩搭建微电网自循环系统。

汉水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岩土)

本工程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茶店镇,地处鄂西生态脆弱地区,生态防护和环保要求高,四周紧临基本农田,用地极为受限;站址场地地势起伏大,场平后形成最大高度为38.4米的挖方边坡以及最大高度为14米的填方边坡;站址电压等级较高,对变形控制要求较严,边坡工程为近年来相关地区类似项目最大的项目,总体上治理难度较高。

洞庭—澧州500千伏线路工程(水文气象)

本工程起点为拟建500千伏洞庭变电站出口处接头点,讫点为500千伏澧州变电站,除500千伏洞庭湖变出线终端塔采用双回路外,其余线路采用单回路设计,沿线经过华容县、南县、安乡县、澧县、津市市五个县市,路径长度85.0千米,其中华容县境内27.2千米,南县境内8.0千米,安乡县境内33.7千米,澧县境内0.5千米,津市市境内15.6千米。沿线地形分布为:丘陵15.0%,平地20.0%,河网45.0%,泥沼20.0%。全线采用27米/秒风区、15毫米冰区。

华能突泉百万风电基地一期30万千瓦风电项目

本工程采用当时单机容量最大、叶片最长的陆上风电机组,规划装机容量为300兆瓦,配套新建220千伏升压站及90兆瓦/180兆瓦时储能电站,是华能集团智慧运维体系的蒙东区域集控中心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工期及施工质量,箱变基础及升压站围墙采用预制构件;整个风场采用创新构建“集控子站—区域集控中心—蒙东公司生产实时监管系统—华能集团新能源智慧运维中心”四级远程监控运维体系,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集中监管、智慧运维”。

恩施东~朝阳500千伏线路工程

本工程是为解决渝鄂背靠背联网工程投产后,湖北省电网南部送端暂稳问题,同时满足保障新增送入电力的安全可靠送出、加强恩施电网同湖北主网联系,提升恩施电网送受电能力与供电可靠性等需求。工程线路起点为500千伏恩施东(建始)变电站,终点为500千伏朝阳变电站,线路全长186.777千米,新建铁塔416基,其中双回单侧挂线5.401千米,单回架设181.376千米。沿线海拔80-1700米,工程地形比例:高山29%、一般山地58%、丘陵14%,沿线分为10毫米轻冰区、15毫米中冰区、20毫米及30毫米重冰区四个冰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同城应急调控设施建设

本工程通过建设电力应急调度场所,在突发情况下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对电力网络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调度,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项目采用双光缆、双光纤电路、双传输网的通信技术体制,结合部署云终端方式,将主备调D5000系统终端延伸至应急调控场所,建成了湖北省内首个电力同城应急通信备调系统,是集电力及通信调度功能于一体的备调场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