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6项成果荣获电力工程行业优秀QC小组成果奖 | |
| |
5月13日,从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获悉,公司6项成果荣获电力工程行业优秀QC小组成果奖。其中,《一种适用于小线径的线缆自动裁剪系统研发》获得一等奖,《一种光伏支架管桩基础桩头除锈装置的研发》《一种新能源项目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研发》获得二等奖,《新型隔音玻璃幕墙节点研发》《提升大基地规划能源耦合设计效率》《一种预制舱底钢平台水平度调整装置的研发》获得三等奖。 电力工程行业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评审每年开展一次,旨在推动行业群众性质量活动深入开展,促进行业QC小组活动水平进一步提升,为质量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2025年电力工程行业优秀QC小组成果经形式检查、材料评审、现场发表评价等环节,公司申报的6项成果全部获奖,取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的好成绩。 一直以来,公司坚持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有效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培育和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些获奖成果不仅有效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切实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也是公司勘测设计、总承包项目质量不断提升的表现,更彰显了公司职工的技术实力和工匠精神,切实提升了公司的品牌效应。 后续,公司将持续积极营造质量提升氛围,鼓励职工发挥首创精神,提升创新和质量意识,以创新驱动解决生产经营难题,夯实质量效益与科技创新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果介绍—— 《一种适用于小线径的线缆自动裁剪系统研发》依托广州钟村自动裁剪系统项目,针对目前仓库线缆裁剪作业效率低、信息传递不畅、工作强度大等问题,确定了一种适用于小线径的线缆自动裁剪系统研发研究课题。通过借鉴数据对比对课题目标进行可行性论证,结合现有技术和工作现状,提出总体方案,制定对策并逐项实施,最后在试运行期间对效果进行检查,验证活动已实现裁剪效率提升150%的目标。本次创新成果整体将线缆裁剪效率提升257%,减少人力投入6人以上,并实现显著降本增效。 《一种光伏支架管桩基础桩头除锈装置的研发》依托湖北华电襄州黄集190兆瓦农光互补发电项目,针对光伏场区管桩数量较多,场区局部地势起伏较大,当地雨水较多,常规桩头除锈方式需要反复转移爬梯、上下爬梯并手持角磨机对桩头进行除锈,导致资源占用量大、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研发一种光伏支架管桩基础桩头除锈装置的研究课题,利用该装置大幅提高光伏发电项目中管桩桩头除锈的施工效率,应用效果良好,安装效率提升40%,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与经济效益。 《一种新能源项目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研发》依托公司在建总承包项目,针对当前已有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技术或系统无法使用风电光伏类新能源项目工地施工范围大、工作地点分散且无法全部封闭管理的问题,通过数字化管理手段,建立了适用于新能源项目开放区域的农民工实名制系统,实现农民工实名制全流程合规化管理,大幅提升考勤打卡普及率;同时,依托数字化技术确保移动打卡精准度,有效解决新能源项目管理难题,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新型隔音玻璃幕墙节点研发》依托武汉市东西湖区新建旅馆项目,针对传统玻璃幕墙无法满足该项目作为高端酒店声学性能要求等问题,确定了新型隔音玻璃幕墙节点研发的课题。通过从型材材料、隔断材料、密封方式、玻璃材料及工艺等方面进行优化,确定了断桥式隔音玻璃幕墙的节点方案。通过新型节点研发,实现了隔断40分贝噪音量,热工性能、密封性能均显著提高的目标,满足项目实际需求。 《提升大基地规划能源耦合设计效率》针对基地规划能源耦合设计效率低、无法达到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大基地规划能源耦合设计效率研究课题。通过开发专用计算软件、寻求多目标优化的最优解、优化经济评价设计流程等措施,显著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大基地规划能源耦合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设计时间缩短23%。该成果已在国家能源局多个重大能源课题中进行应用,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计划在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大基地规划具体项目中进一步推广。 《一种预制舱底钢平台水平度调整装置的研发》依托广州发展洪湖市经开区100兆瓦/200兆瓦时钠离子储能电站示范项目,针对钢梁受制作工艺原因(如焊接、钢梁翼缘钢板的变形),导致钢梁本身产生挠度、变形,影响预制舱底水平支撑框架结构平整度的问题,提出了研发一种预制舱底钢平台水平度调整装置的研究课题,实现桩基施工至预制舱安装等作业环节连续进行,钢平台平整度安装合格率达到95%的目标,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成熟的作业流程,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 |
【打印】 【关闭】 |